新闻中心
维亚生物发布2025中期业绩:CRO业务持续回暖,CDMO新商业化品种未来可期
时间:2025-08-28
来源:维亚生物
分享:
【摘要】:持续加强一站式原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和生产服务平台的建设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中期业绩亮点:
收入达人民币831.9百万元
毛利达人民币339.4百万元
毛利率为40.8%,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净利润为人民币148.6百万元,同比增长3.1%
经调整后Non-IFRS净利润为人民币183.5百万元 同比增长近9.1%


中国,香港——2025年8月28日,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1873.HK)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报告期),集团收入为人民币831.9百万元,毛利为人民币339.4百万元。集团毛利率为40.8%,相较于去年同期提升了6.3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朗华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CRO业务运营效率提升、新业务板块增长所带来的贡献。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48.6百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净利润人民币144.2百万元同比增长3.1%;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由去年同期人民币168.2百万元增长至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人民币183.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1%。主要归因于CRO业务的收入、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双向正增长以及朗华业务结构优化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


CRO收入已恢复正增长,国内增速大幅回暖


2025年上半年,公司CRO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币385.9百万元增长至人民币422.8百万元,增幅约为9.6%;对应经调整毛利由去年同期人民币167.2百万元增长至人民币194.6百万元,增幅约为16.4%。这主要归因于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对海外业务的拉动以及今年以来国内创新药BD交易的火热对中国区收入的显著拉动。虽然,自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投融资出现了阶段性的小幅波动,但立足于当前CRO已累积了相对充裕的在手订单以及未来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叠加中国区CRO收入的大幅回暖等因素,全年整体增速仍然有望保持在当前水平之上。与此同时,公司亦通过一系列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举措,将CRO的盈利水平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公司累计CRO客户数量增加至1,669家,包括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根据2025年中期报告总营收计),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25.9%。CRO业务客户分布地区多元化,来自海外地区收入占比约达85.0%,海外收入同比增长约近4.9%;来自中国内地客户收入占比约为15.0%,中国内地收入同比增长约46.6%。本报告期内,中国内地收入的高增长则受益于国内创新药BD交易火热的拉动,药企的研发热情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前端药物研发投入的增加。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向客户交付超过90,739例蛋白结构,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交付约8,023例蛋白结构。研究累计超过2,187个独立药物靶标,其中2025上半年新增交付89个。此外,期间同步辐射光源使用情况达834小时,为公司与全球13家同步辐射光源中心保持长期合作,分布在中国上海、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以及中国台湾十个国家及地区,可确保全年无间断的收集数据。目前,公司在蛋白结构解析领域仍然保持全世界范围内行业龙头的地位。此外,本报告期内,新分子模式(多肽、抗体、XDC、PROTAC/分子胶等)累计占CRO收入的15.0%左右,同比增长近19.0%。由此可见,新分子模式正逐渐成为驱动CRO收入增长的新动能。


在市场推广和商业拓展方面,一方面,公司通过生物、化学的协同发展以获取一体化整包服务的订单;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加强线上数字营销和线下BD的充分融合,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际合作网络。除此之外,公司亦重视AI对药物研发的重要作用,立足于提升效率及成功率的基础之上,通过干湿实验结合的方式,拉动新项目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长。截至2025年6月30日,AIDD已累计参与项目数达175个,采购CADD/AIDD的累计客户数为67家,AI参与赋能的项目实现收入占比近CRO总收入的10.0%左右,并已在某些细分领域达成整套AI发现解决方案的知名合作并与国内相关药企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就技术平台的布局和拓展方面,维亚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赋能整个药物发现平台,目前的AI能力已经覆盖FIC药物发现的全工作流程,并通过端到端的能力整合逐步改变药物发现的逻辑范式,围绕新靶点(New Target)、新机理(Novel MOA)及新分子形式(New Modality)开发出维亚独具特色AI能力,推动公司的一站式原创新药物研发服务平台从「AI辅助」向「AI驱动」发展。此外,维亚集团亦于二零二五年五月已成功举办了“Enchantment of Drug Discovery”发布会,首次向业界揭示了其自主研发的AIDD平台,并向与会者深入阐释了维亚生物AIDD平台的独特优势,对传统药物研发流程的颠覆性创新以及平台三大核心功能模块V-Scepter、V-Orb、V-Mantle,并通过一系列案例演示进一步展示了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无限潜能。


CDMO新商业化项目未来可期,CMC业务盈利状况显著改善


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新药从研发到生产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实现对浙江朗华制药有限公司(「朗华制药」)的全资收购,以完善生产端的布局。报告期内,一方面,积极为CDMO新商业化项目的落地做准备,且于本报告期内已启动了工艺性能确认(PPQ)生产;另一方面,公司已实现对CMC业务盈利状况的显著优化。


朗华制药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计人民币409.0百万元,经调整毛利为155.1百万元,经调整毛利率为37.9%,同比提升7.9pct。朗华制药经调整毛利率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CDMO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CMC业务盈利状况的显著改善。而朗华制药收入阶段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为更好满足新商业化项目的FDA审计需求,对现有车间进行了升级改造,短暂影响到了报告期内仿制药品种的收入;其二,供应链业务(中间体及制剂)受到东南亚、印巴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有所波动;其三,CDMO新商业化项目根据客户的计划,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并实现收入。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朗华制药累计服务客户达905家,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68.3%,前十大客户留存率100%。目前,朗华制药CDMO业务除了现有商业化项目能贡献相关收入之外,另有两个重要的新商业化项目已处于PPQ阶段,预计将在2026、2027年实现商业化上市,这将成为未来CDMO业务新的增长驱动力。报告期内,产能建设方面,目前可使用的总产能为860立方米,这将足以支持未来两年内新商业化品种实际落地生产的需求。此外,朗华正在新建400立方米的产能以服务于未来新分子商业化生产的放量增长需求。


此外,报告期内,集团对CMC业务进行了业务结构的调整,更为聚焦合成与分析业务,不断加强对海外客户的BD,通过降本增效及客户结构优化的方式以推动盈利水平的不断提升。CMC从成立至今,已完成及正在推进的新药项目数为279个,CMC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00人。本报告期内,CMC经过调整盈利状况已实现显著改善。此外,集团导流的项目推进顺利,已有一项管线进入临床三期且进展迅速,显示集团一体化战略的成功。未来,集团会进一步加强对高质量CMC项目的BD及导流,在充分挖潜内部项目资源及降本增效的基础之上,以推动CMC业务收入的增长及盈利能力的提升。本报告期内,从客户订单数方面来看,CMC外部BD的占比近55.0%,维亚导流的占比近45.0%;从客户金额方面来看,CMC外部BD的占比为56.0%,维亚导流的占比为44.0%。由此可见,在CMC的持续发展过程中,集团内部的导流能力及外部BD的能力共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孵化公司退出以兑现部分投资收益,同时集团成功参与设立并投资人民币基金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实现对多家孵化公司的退出,兑现了相应的投资收益,并累计获得人民币近76.5百万元回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累计投资孵化93家初创公司。投资孵化企业主要来自于美国、加拿大、欧洲以及中国,其中67.7%来自北美地区,25.8%来自中国。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孵化的公司当中已有8家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约293.6百万美元。各孵化公司研发进展顺利,累计在研管线总数近228条,其中186条管线处于临床前阶段,42条管线已经处于临床阶段。目前,孵化项目已有18家公司实现全部或部分退出。此外,还存在数个有潜在退出可能性的项目,未来有望逐步兑现。


于本报告期末,维亚已成功投资孵化例如:Haya、Mediar、Nerio、Full-Life、Absci、Dogma、Arthrosi、Basking、Cybrexa和FuseBio等一系列优质资产。未来,随着孵化企业的顺利发展、持续融资及退出,前期的投资将逐渐进入收获期并为集团持续带来现金回报及投资收益。


此外,公司于2025年5月28日,杭州维亚宗晨(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设立并投资了一只人民币基金,杭州维亚宗晨预计将投资人民币25.0百万元。该基金旨在发掘重点关注生物医药业务的投资,以孵化、开发优质医药企业,进一步推动公司寻求潜在战略合作伙伴并产生协同效应。


人员及设施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员工总人数为2,085人,CRO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098人,朗华制药总人数为753人。公司已经建设了完善的办公和实验场地,产能扩张以满足公司高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和人员扩张计划,包括:


上海周浦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的集团新总部已全面投入使用。
上海法拉第路投资孵化中心实际可使用面积约7,576平方米,其中包含实验室面积5,552平方米。
成都园区的建筑面积约为64,564平方米,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已有12,210平方米物业部分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包含实验室面积10,800平方米。
苏州园区总建筑面积约为7,54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近5,305平方米。
嘉兴园区建筑面积约为6,362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近5,335平方米。
上海超算中心已投入使用,目前能够支持计算化学(CADD)计算、人工智能(AIDD)相关计算以及晶体组和冷冻电镜组的运算等。
朗华制药浙江台州工厂的建筑面积约为35,168平方米,台州研发中心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宁波研发中心及办公室面积约为2,800平方米。


维亚生物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毛晨博士:“公司凭借在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SBDD)领域的独特优势,提升生物和化学业务之间的导流效应,持续加强一站式原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和生产服务平台的建设,深化CRO与CDMO业务间的协同性,提升前端项目业务能力建设,促使漏斗效应进一步显现,加速为后端业务导流,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者的开放式合作平台和共赢生态圈。”


关于维亚
维亚生物(01873. HK)成立于2008年,向全球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从早期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到商业化药物生产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凭借在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SBDD)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我们向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新药研究阶段的CRO服务,搭建了X射线蛋白晶体技术、冷冻电镜技术(Cryo-EM)、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亲和力质谱筛选技术(ASMS)、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氢氘交换质谱技术(HDX-MS)、AIDD/CADD等多个先进技术平台,并有资深药物化学家与药物发现生物专家领军的团队提供药物设计、药物化学(H2L,LO)、化合物合成、化学分析及纯化、公斤级放大及多肽合成及相应的生物活性测试服务。通过子公司朗华制药,我们提供从临床前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CMC/CDMO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专注于发现、投资高潜力生物医药初创公司,以独创的技术服务换取股权(EFS)的商业模式,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截至2025年6月30日,维亚生物已累计为全球2,574家生物科技及制药客户提供药物研发及生产服务,共计投资孵化93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未来,公司将持续增强技术壁垒、提升研发与生产服务能力,为全球更多的初创新药公司及中大型药企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助益全球病患。

媒体联络方式vivapr@vivabiotech.com
联系我们